访问者:那么,我想请问我们世清环保主要有哪些核心技术呢?丰董:世清环保掌握目前主流,也是最为可靠的烟气治理技术:包括烟气脱硝SNCR、SCR技术,湿法脱硫、布袋除尘、电除尘技术。
从事实来看,我国近几年将会投入4千亿到5千亿的投资来做环保产业,征收的排污费一年只有200多亿,与整个的环保投入又很大差别,所以不一定需要环保税来增加额度。专家称,在收入上,环保税并不会与排污费发生太大变化。
本期嘉宾: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 汪东青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能源资源环境研究所副所长 毛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 姜耀东台达集团发言人 周志宏高能环境执行董事长 凌锦明国能中电董事长兼CEO 白云峰天齐锂业董事长 蒋卫平碧水源常务副总裁 何愿平中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哲明先河环保环境大数据应用中心总工程师 谢志辉格丰环境董事长 奉向东国合千庭控股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总经理 季中良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已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意味着实施了长达近40年的排污收费制度落下帷幕,同时我国的税法体系进一步完善,税种增至19个。汪东青告诉记者:中国的环境检测、监控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环境服务业也将有很大的发展,比较陌生,环境服务业这几年在中国发展的非常快,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调查,近年,环境服务业每年增长速度20%以上。对公民、企业、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环境意识都是大的促进和提高。但完整的税制还有待加强,但税法实施意义重大。业界人士分析,该法目的是通过税收倒逼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转型升级,进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对第三方环境治理企业则是重大利好。
第一个是谁污染谁出钱治理;第二个方面,环境治理有更大的动力。我预计环保税1月1号以后,在全国,尤其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能够顺利实施,征收总额估计与2016、2017年排污费相差不会太大,全国约在200亿左右,以后会发生一些变化。机动车污染治理提上日程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蓝天保卫战,工业企业基本全面达标,散乱污企业也得到了全面清理,散煤改造接近完成,剩下的能够取得明显成效的举措中,最大的就是机动车污染治理了。
因涉及机动车生产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控制装置弄虚作假,两家车企被罚款超过3800万元。为确保新生产机动车环保达标,环保部还将严格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采取更积极、更主动的措施,持续加大新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企业监督检查工作力度,逐步建立完善机动车环境监管的长效机制。日前,环保部通报了对两家车企的行政处罚决定。中国已连续八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随之而来的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长,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北京、天津、上海等15个城市PM2.5源解析工作结果显示,本地排放源中移动源对细颗粒物浓度的贡献范围为13.5%至41%。此外,下一步环保部将对有关违法企业违法处罚信息通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并积极督促地方环保部门对违法企业履行行政处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环保部宣传教育司巡视员刘友宾曾通报,重型载货车在京津冀地区保有量过大,增速过快,排放氮氧化物过高,是导致区域内氮氧化物浓度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田为勇指出,这将对同类环境违法行为起到强烈震慑作用,机动车污染防治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一项重要措施,继工业污染源治理散乱污整治等措施后,环保部今年将加大力度管控机动车污染,在全国开展机动车和油品监督检查。此举释放出进一步加强机动车环境监管的强烈信号。
据环保部消息,2018年,环保部将在全国开展机动车和油品监督检查,并将加快建立完善事前的信息公开制度、事中的达标监管制度、事后的环保召回制度三位一体的机动车环境监管体系,加快推进遥感监测网建设和数据联网,利用联网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筛选超标车辆,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助力。而且,未来环保部重点将从三方面解决机动车污染问题,首先是保证新车出厂时达到排放标准,其次是要求在用车规范保养、添加催化剂,第三是提高油品质量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表示,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下一步会对第一轮环保督察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同时研究推进环境保护督察法规制度建设,逐步将环境保护督察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在2016年、2017年两年间,分四批在全国实施进驻督察。
中央环保督察制度从推出的那一刻起就定位在高规格上。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类问责能够推动解决具体环境问题,还能有效强化基层环保意识,起到消除梗阻,打通环保工作最后一公里的作用。
中央环保督察下一步的工作如何部署,外界也颇为关注。据悉,首轮中央环保督察直接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8万余个,同时地方借势借力推动解决一批多年来想解决而没解决的环保老大难问题。
不到两年时间,中央环保督察对31个省(区、市)存在环境问题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只有深入推进督查,发现问题才更具体,效果更到位。而在督察整改方面,启动督察以来,各省(区、市)已针对性地出台或修订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制度标准等240多项。在地方掀起环保风暴的同时,中央环保督察也落实了严抓严打严问责。此外,今后环保督查问责机制也将成为一种常态,在这种大环境下,地方政府的环保工作也将常态化。至此,此次中央环保督察已历时两年多,范围广、时间长、力度大,被称为我国环保有史以来、国家层面直接组织的最大规模行动。
环保部部长李干杰如是说。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环保督察不回避经济利益关系,督察工作围绕企业展开,着力解决一些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环保让路问题。
每到一地,在中央环保督察组接到的各类环境举报中,群众身边的环境污染小事往往占比最高,占了总数的7成左右。中央环保督察组所到之处,动真格、办实事,严抓严打严问责,保障了环保督察的大力度实施。
目前,中央环保督察完成全国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并公布了所有督察情况反馈。在督察成效方面,环保督察促进企业进一步加大了排污管控和整改力度,去年蓝天明显增多了,这主要得益于督察和限产政策的落实。
中央环保督察不是一阵风,第一轮针对31个省份的中央环保督察结束后,督察办将紧盯各省的整改进展。近日,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对全国31个省(区、市)完成了全覆盖。2015年8月中央印发环境保护督察方案,2015年12月启动河北省督察试点,两年时间过去,中央环保督察已经实现31省份全覆盖。督察工作将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的形式,对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并下沉至部分地市级党委政府部门。
伴随着中央环保督察组向新疆、西藏反馈督察情况,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工作收官。与此同时,不仅是河北,中央环保督察所到之处,都容不得一点藏污纳垢。
中央环保督察达到了这么一个境界和效果,叫做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决问题。通过中央环保督察,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正在实现制度破冰。
督察组对31个省份进驻过程中,将督察工作落到实处,推动解决群众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中央环保督察同时也是迄今为止针对环保所进行的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督察。
中央环保督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2018年起还将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针对老百姓关注的突出问题,开展点穴式专项督察中央环保督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在地方掀起环保风暴的同时,中央环保督察也落实了严抓严打严问责。
环保部部长李干杰如是说。而在督察整改方面,启动督察以来,各省(区、市)已针对性地出台或修订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制度标准等240多项。
据悉,首轮中央环保督察直接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8万余个,同时地方借势借力推动解决一批多年来想解决而没解决的环保老大难问题。在督察成效方面,环保督察促进企业进一步加大了排污管控和整改力度,去年蓝天明显增多了,这主要得益于督察和限产政策的落实。
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表示,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下一步会对第一轮环保督察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同时研究推进环境保护督察法规制度建设,逐步将环境保护督察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只有深入推进督查,发现问题才更具体,效果更到位。